• 畅想中文网 > 穿越 > 举汉 > 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白
  • 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白

    作品:《举汉

    两汉取士,实行的是“察举制”,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是为“察举制”之始。

    其后惠帝、吕后时期更进一步,诏举“孝悌力田”,孝悌就是孝敬父母兄长者,力田则是勤于农事者。

    真正的“察举制”,诞生于汉武帝之手,即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茂才)”,中央和州郡直接从民间和低级官吏中选拔人才,极大扩展了国家的选材范围。

    贤良、方正等中央特科选士,尽管时断时续,没有形成常制,却也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如本朝名将,“凉州三明”中的皇甫规、张奂,都曾举贤良方正。

    汉武帝开创的“察举制”选士,除了诏举“贤良、方正”、郡国察“孝廉、茂才”之外,还有太学“设科射策”。

    当年大儒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董仲舒不仅把太学视为培养人才之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遂“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

    所谓设科射策,就是将考试内容书于简策,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甲科与乙科。

    王莽执政时,又将甲、乙二科改为甲、乙、丙三科,甲科录四十人,授郎中;乙科录二十人,授太子舍人;丙科录四十人,补文学掌故。

    光武中兴汉室后,恢复甲乙二科之制,之后又屡有变革,如采用“两岁一试”定制,废除甲乙之名,不设人数限制等等。

    可惜这种取士方式,充其量和贤良方正一样,只是作为国家选士的补充。

    孝廉、茂才,才是国家最主要,同时亦是最重要的入仕途经,这也是本朝民间乡论品藻风气如此盛行的根本原因所在。

    毕竟要被举为孝廉、茂才,首先要有称于乡里的德行,这就需要名士的点评,为其扬名。

    于是狡诈平庸之徒,或使用手段,或依靠家族,影响乡评,博取名望,借以入仕,方才有那首妇孺皆知的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陈蕃、黄琬等有识之士,皆欲整顿察举风气,然而事情刚刚开了一个头,就因侵犯到权贵的利益,而遭到免官,乃至禁锢。

    九品中正制,说白了,不过是国家将人物品评的权力,从民间手中收归国有罢了。

    可惜这根本就治标不治本,人物品评的权力,最终还是被士族所垄断,以至于西晋建立之初,就有卫瓘、刘毅、司马亮等人上书,以阻碍人才晋升为由,请求废除九品中正制,司马炎出于统治的需要,最终没有同意。

    刘景因“躬耕养客”、“质书救邻”,德著长沙,从而入仕,算是乡论品评的受益者。

    然而作为熟知历史进程的后世之人,他深知品第取士,是一条歧途,而九品中正制,则是在这条歧途上,越走越远。

    历史证明了,科举制才是正途,刘景完全可以借鉴科举制,对官学考课加以改进,以便为未来真正的科举制铺平道路。

    宋忠听到刘景有意参照太学,射策取士,颔首道:“夫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自初平初,刘荆州崇立学校,已十余年矣,如今学有所成者不在少数,足以为国家分忧。”

    刘景笑着对宋忠、綦毋闿、司马徽等人道:“那就烦请先生及诸君,选取《五经》难问疑义,书之于策。此番考课,我准备录取百人,以面试策问定夺最终排名,其中甲科二十人充任幕府,乙科八十人补入州郡。”

    说到这,刘景顿了顿,又说道:“经学虽为国之根本,然汉家法度,本以王霸道杂之。除通经外,不如再增设明法一科。”

    明法乃是国家特科的一种,国家特科可不止贤良、方正,此外还有明法、明经、文学,乃至明兵法、明阴阳灾异等等。

    是以对刘景增设明法一事,宋忠、綦毋闿、司马徽等人尽管有些意外,却并未出言反对。

    刘景随后又与宋忠、綦毋闿、司马徽等人商议具体细节,接着起身行出大堂,登上宏大的讲台,面对数以千计,席地环坐的学子,缓缓言道:“诸君皆海内俊士也,身在官学,自可不烦赋役,饮酒赋诗,悠游终日。”

    官学学子,无赋、役之虑,他们既不交赋(人头税),也不服役(劳役),这是国家赋予他们的特权。所以太学生从数千人一路蹿升至三万余人,所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刘景此话一出,颇有嘲讽的意味,自宋忠以下,官学师生,莫不面面相觑,现场一片死寂。

    刘景肃然扫视台下,继续说道:“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今天下丧乱,社稷凌迟,诸君皆为饱学之士,通经明义,何忍神州沉沦,万民涂炭,而置身于世外?”

    “我生于江南,未经战乱,是以少时顽劣,读书不求甚解,待年岁渐长,见天下悲苦,始有兴复汉室之心,澄清宇内之志,虽处市井之中,亦不改心志,蒙张长沙看重,为酃县长。”

    “后荆州内乱,数载之间,长沙庐落丘墟,田畴芜秽,民不聊生,为救荆南百姓于水火,愤而起兵,平息动乱,尽复荆南。今南平交域,北定荆州,地方万里,带甲十万,足以展志。”

    “我今日至此,是为开甲乙之科以取士,选拔英俊,与我共济天下。《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孔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诸君若认为尚可辅佐,不妨射策量才,登甲乙之科,届时我必于州部之中,扫榻以迎。”

    相邻推荐:秀才无双重生之商界大亨夏逆史上第一强控教父的荣耀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联盟之离谱的设计师不可思议的山海我,中国队长偏执薄爷又来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