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想中文网 > 都市 > 华娱科幻之王 > 第四百零七章 种个土豆竟然也这么刺激
  • 第四百零七章 种个土豆竟然也这么刺激

    作品:《华娱科幻之王

    “没用的知识又增多了……”

    这是很多观众心中的感想。

    即便对于丁伟这种自诩硬核科幻迷的人来说也太过硬核了。

    吴恒和丁伟所在的影厅是影迷厅,这是吴恒当时接到首映票的要求,他总觉的影评人、记者甚至业内专业人士聚在一起观影体验气氛不够热烈。

    年轻一些的影评人还好,那些有些年纪的,从第五代导演那里过来的老一辈对科幻电影就没有那么欣赏了。

    对他们来说,现实主义才是严肃的,是电影艺术的上层建筑,非现实主义是娱乐的,是真人版童话,自然要低人一等。

    业内自不必说,就算真的被电影所吸引也会吝啬于公开的表达,所以通常尖叫、惊呼以及哄笑都是首映中的影迷粉丝发出的。

    而这次参加《火星救援》首映的普通观众主要是陈景行的影迷,或者太空迷,科幻迷。

    梦工厂和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共同组织了华国航天“逐梦航天,筑梦太空”的科普活动,包括线上知识竞赛和科幻作品投稿等项目,被选上的航天迷太空迷,还有被抽中的幸运观众都被送了《火星救援》的首映票。

    所以影厅内像丁伟这么硬核的科幻迷、航天迷不在少数,不少人都是航天发烧友,贴吧论坛中的键盘侠。

    也因此观众厅呈现出了阳盛阴衰的性别比例。

    对于一些理工男来说,炫耀知识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完全是控制不住的本能。

    经常来电影院的人肯定都遇到过电影放映过程中滔滔不绝的跟女朋友或观影同伴科普知识的人。

    那么《火星救援》首映的观众厅肯定是这种人密度最大的地方。

    就像丁伟开头科普“奥林帕斯山”一样,很多科幻迷、太空迷都在电影开始后不断与周围人交流着自己的见解或者科普自己从电影中发现的知识。

    而这种窃窃私语的交流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越来越少。

    观众逐渐代入进剧情中,随着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能让他们科普甚至挑刺的东西了。

    对于这些自信满满的航天迷、科幻迷来说,《火星救援》随着主角的求生开始就变得完全超出了他们想象的硬核。

    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选择,每一次行动都蕴含着满满的科学和理性。

    《火星》的剧情就是不断出现问题,让观众紧绷心弦,然后主角再不断想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解决办法,再让大家体会到不明觉厉。

    虽然没有视觉奇观,但丰富的跨越多学科的硬核信息量却营造出了一种头脑风暴,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和意外让观众喘不过气来,变相实现了没有尿点的叙事。

    大银幕中,当计算好了农田和预计收获后,马上雷嘉音就要解决下一个问题。

    水。

    每立方米土壤需要40升水才能满足种植要求,雷嘉音整个计划需要15.5立方米土壤,算下来一共需要618升水来灌既。

    栖息舱里有最好的水循环装置,是地球上所能造出来的最好的设备,而人类每天需要3升水才能健康地活下去,因此航天局给每人只预备了50升水,也就是说,栖息舱里共有300升水。

    雷嘉音打算留下50升备用,其余都用来浇灌,但仍旧不够,还缺368升水。

    火星上没什么水,两极有些冰,奥林帕斯上也有冰,地下多孔岩中也可能有水,但显然无济于事。

    如果要造水,就得从头开始造。

    弄点氢气,加点氧气,烧。

    先从氧气开始。

    氧气储备不少,但远不够造368升水。栖息舱角落里有两个高压储氧罐,这些后备氧气最多只能造100升水。

    但如果真把它们用光了,雷嘉音就没氧气进行出舱活动了,也没有任何应急备氧了,此路不通。

    “那就只能把主意打到火星大气中了,火星大气含有95%的二氧化碳。而我呢,正好有一台设备是专门从二氧化碳中分解氧气的。

    耶!氧合机!

    只有一个问题:火星大气极为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压的1%,收集工作很难进行。”

    在观众们不明觉厉的眼神下,伴随着轻快的音乐,雷嘉音开始一系列让人目眩神迷操作。

    “我队友们乘火星升空载具火箭离开了,但它的下半身还留在原地。

    还记得升空火箭是如何利用火星大气制造燃料的吗?第一步就是收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高压容器中。

    只要我能让栖息舱给燃料站供电,它就能以每小时半升的速度向我提供二氧化碳,源源不断。10个火星日之后,我就会有184升二氧化碳,再利用氧合机,就能造出184升氧气。

    这样一来,我就有足够的氧气制造出368升水,氧气有着落了。”

    解决了氧气的,接下来就是氢气。

    而这就涉及到火星降落载具了,降落载具火箭中有省下的预备燃料,292升没有用过的联氨。

    每个联氨分子含有四个氢原子,也就是说,每升联氨里的氢可以造两升水。

    这样一来足够造将近600升水!远超所需!

    只有一个挑战:将氢从联氨中分解出来。

    “我要做的就是让它跟一种催化剂起反应——我能从降落载具火箭的引擎中提取出来,之后就会产生氮和氢。

    最终结果是五分子的联氨能产生五分子人畜无害的氮气,以及十分子氢气,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个转化为氨的中间过程。

    化学是个拖泥带水的学科,注定会有些氨死活都不跟联氨起反应,保持在中间状态。

    我是植物学家没错,但我的化学也是满分。

    呕……氨气的味道可不好受!”

    雷嘉音有些得瑟的在镜头前展露着自己的话唠,或许在只有他一个人的星球上,不断地记录着视频和音频日志,才会让他不被恐惧击倒,让他始终保持求生的乐观。

    他在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中,成功的制出了水。

    穿着太空服的内衬,套着手套和短靴,戴着一副氧气罩外加化学工具箱里的实验室护目镜的雷嘉音在“农田”里欢呼雀跃。

    银幕前的观众们也有人吹出了口哨,甚至叫喊出声。

    显然,雷嘉音扮演的男主角的勇敢坚韧智慧与乐观已经成功感染了所有观众,这是影厅内的科幻迷、太空迷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情节。

    但开心没有持续多久。

    雷嘉音发现制出的水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多。

    甚至只有预定的一半。

    雷嘉音既像是记录日志,又像是在跟镜头后面的观众一起思考,思维冷静:“我的氧气在正增长,从舱外引进的气体量是持续不断的。

    因此,唯一导致氧气‘正’增长的原因就是它比我想象中的消耗得少。但是,联氨却实实在在地按照设想中的量用光了。

    唯一的合理解释:我并没有将释放的氢气全部烧光!”

    丁伟跟上了男主角的思路:“卧槽!危险了!”

    肯定是产生的很多氢气并没有参与燃烧,飘到了空气中。

    那就意味着……空气中有很多没有烧掉的氢气,到处都有,还混合着氧气,接着……只要一个电火花就能把栖息舱炸飞。

    显然雷嘉音也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危险,立即用一个密保自封袋在空中挥舞了几下,然后封起来,穿戴整齐,出舱进入漫游车,在大气分析仪中分析得出氮气22%,氧气19%,氢气54%。

    栖息舱变成了一个危险的“氢气罐”。

    本来已经走入正轨看到希望的剧情再一次急转直下,走到了悬崖边缘。

    栖息舱一旦爆炸,男主将再无生机。

    吴恒放下不久的心再一次紧绷了起来,虽然没有动作戏,但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却密集到让人难以分心。

    然而《火星救援》的男主不愧是他看过的“最强大”的主角。

    在漫游车上躲了一天一夜的雷嘉音再次想出了解决办法。

    用栖息舱的大气调节器。

    氢气之所以致命,乃因为它会爆炸。

    但它能爆炸的前提是空气中有氧气,离开氧气氢气也就基本无害。

    而调节器的主要功能就是降低氧气浓度。

    调节器有四个独立的安全联锁,确保它不会让栖息舱里的氧气含量降得过低,但是,调节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技术故障,而不是人为破坏。

    “我可以用胶带堵住八个通气孔,只留下一个工作,然后用太空服的氧气罐,给那个袋子灌上纯氧,连接通气孔,以此骗过调节器,让它把栖息舱里的氧气抽出。

    这样我就能穿着太空服想干啥干啥,再也不用担心爆炸了。

    然后用一个氧气罐往氢气中喷射少量氧气,再利用一些电池和电线制造微火花,它能立即点燃氢气,燃烧量受制于所喷射的氧气量。

    我可以反复进行以上操作,通过可控喷射,将栖息舱内所有氢气烧光。

    只有一个瑕疵:它会毁了我的田地。

    这些泥土之所以能被称为活性土壤,唯一原因就是里面有细菌在生长。一旦我抽走所有氧气,细菌就会死亡……”

    雷嘉音终究还是再次想出了办法克服了栖息舱爆炸的危险,将所有氢气耗尽。

    再次解决问题的雷嘉音取了与他一样经历了重重磨难的泥土做成载片两手颤抖着把载片送进显微镜,在屏幕上调出图像。

    它们还在那儿!健康、活跃的细菌们一如既往的忙活着!

    能种土豆!

    跟雷嘉音一样兴奋的还有正全神贯注投入到剧情中的观众们。

    吴恒深深吐出了一口气,好家伙,他从来没想过一部电影中仅仅是种个土豆竟然也这么刺激。

    相邻推荐:体坛鹰雄带着药箱穿红楼,我林黛玉只想苟命!灵气复苏:开局觉醒玄武天赋反派驾临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从夏洛特烦恼开始的文娱诅咒之子[综漫]诅咒之躯综漫:从转生家教开始捕快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