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教育制度

作品:《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

“去年朝廷取消了廪生后,江宁县秀才张生,一时断了生路,夫妻二人差点饿死,节妇为了不使得夫妻二人共赴黄泉,让张生将其卖与商人为妾,而那张生,得了卖妻之银子后,才勉强活命,朝廷若是再不管管这些,天下贫寒的读书种子们,可都要死于非命喽……”

董飏先话音落下。

殿内,群臣表情肃穆。

而朱慈烜却是听咬牙切齿——废话,这故事听着比较感人,因为邪恶的朱慈烜,断了秀才们的粮食,结果秀才们在饿死这际,不得不卖了老婆以活命。

可朱慈烜越听,越觉得这里面恶心!

废话。

你丫一个秀才,老婆能够卖出去。

卖给商人当小妾,那无疑证明了你老婆至少占了年轻这一条。

所以,你的年龄应该也不是太大。

男子汉大丈夫。

能饿到把老婆卖了活命。

这是什么样的孬种啊?

随便干点什么都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大明朝的粮价又不高。

更何况,这个张生这可是卖人啊!

卖人可是违法的啊!

这个例子完全就是毁三观!

只见到朱慈烜板着脸,朝董飏先说。

“够了,莫要再说了,这个张生,现在何处?”

“皇上,张生现在家中,苦读诗书,预备科举呢……”

朱慈烜突如其来的问话,把董飏先给吓了个够呛,他顿了顿心神后,连忙回话说道。

“嗯!”

朱慈烜点了点头,随即,朝身侧的女官一挥手。

然后,迅速的拿起桌面上的笔墨,写了一张便条,递于女官。

“交由太监,让他送与江宁县衙!”

“是!”

女官不由怠慢,接过这便条后,匆匆离开。

而殿内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朱慈烜写了些什么。

这时,朱慈烜的声音,适时响起。

“国朝规矩,拐卖良人,那是违法违制的,这个张生,身为秀才,也算是个读书人,却干出如此之事,朕写了个便条,让江宁县令,将此人给抓拿,按律令处置!”

“这……”

董飏先顿时瞪大眼睛,他原以为自己说出来这么一个例子后,朱慈烜会重新的发放秀才们的廪粮,哪成想,朱慈烜脑子里面的想的,竟然跟他们想的截然不同,直接的派人去抓拿终生,还要定他的罪,重判他。

这时候,殿内朱慈烜的声音,再度的响起。

“大明的教育,确实是个重要的事,但是,这个教育,是如何教育,怎么教育?”

“诸位爱卿,可曾明白?”

“董飏先,你可明白?”

“臣,臣……”

董飏先正斟酌如何回答。

朱慈烜却是厉声喝道。

“你当然不明白了!”

“你若是明白,便不会提到这个张生!”

“朕观这个张生,就看出来了,朕取消秀才的廪粮的这个规矩,是取消对了!”

“我大明朝,确实是兴办教育,确实要大兴教化,但这拨下去的钱粮,却不是给张生此类人用的!”

“大丈夫既生于天地之间,宁可卖了妻子,靠女人果腹,也不能自食其力,只能依赖朝廷之供养,此类读书人,依朕看,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我大明朝有钱粮,养这等读书人,还不如多办几个学堂,多教授一些蒙童子识字,说不定,里面就能够出几位治国之良才,出几个大科学家呢……”

“教化,不是养活一群只会吃饭,却庸碌无为的读书人,让他们骑在老百姓的头上拉屎,吃着百姓们的民脂民膏,却又凌驾于天下百姓之上,平时只会袖手谈心性,临了失了朝廷廪米,竟连自己,自己的家人都养活不了!”

“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想法,休说旁的,一个秀才,识文断字,到了工坊里面找个活计,还不是手到擒来?还养不活一家子?这样的读书人,依朕看,教化出来的越多,我大明朝的江山,就越要完蛋!”

“教育出来的越多,我大明朝,就愈发的趋于亡国!”

朱慈烜话说的很重。

但他说的确实是事实。

这个张生,说他可怜,有什么可怜的?

失了朝廷的廪粮,就活不下去了?

那其他百姓,从来就没有领过朝廷的廪粮,不照样活着?

连自食其力的能力都没有。

也难怪历史上清兵入关后,大明朝会那么快亡了国。

毕竟,就这群货色,什么样的国搁他们手上不得完蛋?

一时间,随着朱慈烜一番话落下,殿内瞬间是鸦雀无声。

高宏图率先打破这样的寂静,他朝朱慈烜道。

“皇上教训的是啊!”

“我大明朝的廪粮,用来养此类人,确实不妥!”

“嗯!”

朱慈烜闷响一声,他撇了眼董飏先。

“似这种秀才们的聒噪声,不必理会,这等人,大抵中个秀才,就是头了,朝廷要的是能实干的人才,不是这种,失了几石廪粮,便活不下去的庸人,明白吗?”

“臣,臣明白……”

董飏先连连颔首。

说起来,朱慈烜在朝堂上这么发火,可是相当少见的,所以董飏先已经有些后悔,自己没事多嘴干什么。

至于那个张生?

嗯,都这个时候了,董飏先也不会管他的死活了。

而与此同时,朱慈烜却是,话锋一转,朝董飏先说。

“不过,话说回来了,我大明朝对于教育这一方面,以往确实有些缺失!”

华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

汉族也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所以,在明朝时民间兴起学堂,私塾蔚然成风。

当然,这是明朝,清朝就不同了,清初严禁打击私学,造成华夏读书人的数量锐减。

在当下的大明,民间的私塾数量极多。

如此多的私塾,但官办书院,却是极少,此时,朱慈烜也觉得,自己对于教育的投资,太过于少了。

西村书院,南迁后建立的金陵书院。

虽然都是朱慈烜建时的学府,但终究还是少了点。

而民间的私塾数量,又太多,民间的书院数量,也不少,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民间的私塾数量,都是旧式的学院,虽然不乏有学习当下时兴的新思想,教材的学院。

但终究还是太少。

最重要的是,今天这个秀才的事,提醒了朱慈烜一件事。

那就是,他现在或许是时候改良一下大明朝的教育制度了。

相邻推荐:穿越香江当大亨晚唐浮生红楼贾府巫界征途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大明皇长孙!厨色生香:霸宠农门妻农门医妃有点甜花田空间:农门长姐俏当家农门长姐种田忙,空间千亿物资心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