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想中文网 > 穿越 > 东晋烽火 > 081章 因明辩经(上)
  • 081章 因明辩经(上)

    作品:《东晋烽火

    佛陀在印度传法时,和很多外道和婆罗门辩论过。拘絺罗是舍利弗的舅舅。平日与姐姐论议总是获胜,自姐姐怀孕以来,论不及姊,知道姐姐怀的胎儿一定是智人,借母亲之口和他辩论。心想如果外甥出世,为舅者论不及甥,岂不大愧!由是发愤,往南天竺读十八经。四韦驮典是名智书,拘絺罗勤奋读书,没有时间剪指爪,世称长爪梵志。

    学毕回国,欲与甥辩,姊云:‘他已从佛出家。’乃往佛所索甥,佛令立论,谓若辩胜,当还汝甥。拘絺罗心中暗喜,所学智书,今日正好在此一显本事。

    但自负心太胜,与佛立约云:“若我辩屈,自愿斩头。”

    佛即问曰:“汝以何为宗?”

    乃曰:“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即我一切法都不受。

    佛曰:“还受是见否?”你一切法都不受,你自己立的这个宗见你还受吗?如果你受,你就不是一切法都不受;如果你不受,你刚才立的这个宗就不成立。

    拘絺罗自思:若受是见,自宗相违以自立不受为宗故;若不受是见,自宗则坏自己还同众见,不应立不受宗。两头俱堕,理屈词穷,遂即逃走。走至中途,心思大丈夫一言既出,自当践约,乃返佛所,谓言:“请取刀来,斩我头去。”

    佛曰:“我法无如是事。”即向佛谢罪,求度出家。

    《阿含经》云:“我佛法中,得四辩才,触问能答者,拘絺罗为第一。”

    佛教的龙树菩萨就是有名的论师,折服了很多外道。在佛教的经师、律师、论师、禅师、法师当中,集‘千部论师’、‘八宗共祖’之美誉于一身者,唯龙树菩萨一人。传说龙树菩萨于南天竺开铁塔,从金刚手菩萨即普贤菩萨取出密藏经典,从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传。所以密宗也是龙树菩萨弘扬开的,密宗传到唐朝为唐密,传到西藏为藏密,唐密流传到日本为东密。

    龙树菩萨的名气很大,但却一直找不到传人,提婆从执狮子国来求论难,来到龙树菩萨门口请见,门人进去报信。

    龙树菩萨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于是就盛满一钵子水让弟子拿出去给他看。提婆见了水,二话没说,往水里丢了一根针。弟子满腹狐疑的把水又端了回去,龙树菩萨见了,非常喜欢,高兴地收下了他,说:“这满满一碗水,比喻我的学问丰富广博,你把针投进去,直入碗底,说明有心循流探源,掌握其中的真正智慧。”后来,龙树年老之际,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迦那提婆,迦那提婆从此成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五祖。

    提婆菩萨自南印度至此伽蓝,城中有外道婆罗门,高论有闻,辩才无碍,循名责实,反质穷辞,听说提婆博究玄奥,欲挫其锋,乃循名问曰:“汝为何名?”提婆曰:“名天。”(“提婆”就是“天”的意思。)

    外道曰:“天是谁?”提婆曰:“我。”

    外道曰:“我是谁?”提婆曰:“狗。”

    外道曰:“狗是谁?”提婆曰:“汝

    。”

    外道曰:“汝是谁?”提婆曰:“天。”

    外道曰:“天是谁?”提婆曰:“我。”

    外道曰:“我是谁?”提婆曰:“狗。”

    外道曰:“谁是狗?”提婆曰:“汝。”

    外道曰:“汝是谁?”提婆曰:“天。”

    两人往复问来答去,总是在“天、狗、我、你”几个字之间来回转,那位婆罗门外道才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仔细一想,原来自己被提婆辱骂了,禁不住放声大笑,对提婆的幽默风趣佩服得五体投地。

    玄奘大师到印度求学,他的老师戒贤就是一个很有名的论师。玄奘法师就读的烂陀寺也曾经被外道把前门、后门都堵住了,因为寺里的和尚辩不赢他们,只好关门。

    这个时候戒日王是印度各邦国的盟主。当时印度境内教派林立,大乘佛教流行的同时,信仰小乘佛教、婆罗门教等其他教派的人数也不少。有一位名为般若毱多的南印度婆罗门写了一篇题为《破大乘论》的长文,共七百颂,宣扬正量部的教义,受到诸多小乘佛教论师的推崇。不久,就有小乘论师把这部论著献给了戒日王,并请求国王下令大乘佛教与之论辩高下。崇文尚学的戒日王于是修书给那烂陀寺,要求住持戒贤派出法师应战辩论。

    戒贤论师收到信函后,告诉大众说:“我已经年长了,你们师兄弟中应该选出四人迎战小乘诸师。”经反复商议,由海慧、智光、师子光进行迎战,但戒贤论师细察《破大乘论》七百颂的论理格局,觉得此战并不一定有胜算,一筹莫展之际,玄奘大师挺身而出,希望允许参与,大众有些犹豫。

    玄奘大师说:“有没有把握,我去都会好一点:第一,我不是印度人,我是个中国留学生,我就是没取胜别人也会原谅我,说我语言不通什么的,给点台阶也就下去了;第二,如果是我战胜了,那烂陀寺的面子可就争大了,那烂陀寺中的每个人肯定都比留学生强,那个外道却让留学生给战败了。”

    戒贤论师同意了这位弟子的请求,并嘱咐他仔细研究《破大乘论》,不可疏忽。

    玄奘并没有直接“出战”般若毱多,而是先去乌茶国访得般若毱多所著之《破大乘论》文本,读后有数处疑惑。玄奘不耻下问,向曾论败于他并沦为奴的婆罗门请教,找出了《破大乘论》的错谬要害,撰写了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以代舌辩。

    戒日王看了以后大为欣喜,对在座的小乘论师说到:“弟子闻,日光既出则萤烛夺明,天雷震音而锤凿绝响,师等所守之宗,他皆破讫,试可救看!”在座的小乘论师皆感惭愧,无一人敢出一言。

    戒日王对大众说:“诸位大德的上座提婆犀那法师,自称解冠群英,学该众哲,也是在毁谤大乘的先驱,如今听闻那烂陀寺的高僧前来,就前往吠舍厘礼观圣迹,这分明是托词回避,足见诸位大德并不能回应玄奘大师的责难!”

    戒日王请玄奘大

    师讲法,戒日王的御妹,本来信奉小乘正量部义,听了大师的开示,也十分欢喜,心向大乘。而戒日王当即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提议:“师论大好!弟子及此诸师普皆信伏,但恐余国小乘外道尚守愚迷,望于曲女城为师作一会,命五印度沙门婆罗门外道等示大乘微妙之理,绝其毁谤之心,显师盛德之高,摧其我慢之意。”

    戒日王立即决定在首都曲女城举办辩论法会。他组织召集了全印度的沙门、婆罗门及一些外道首领,让他们听取玄奘大师演说大乘妙旨,以尽量断绝他们对于大乘佛法的诽谤之心。征得玄奘大师同意以后,戒日王发布通告,诏令全印度各国王及通晓经义的人,要他们在指定的日子赶到曲女城,听大师讲述《制恶见论》。

    与会的人很多,有全印度的十八位国王、各国大小乘义学僧侣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那烂陀寺僧众千余人,各个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盛况空前!戒日王在大会一开始便与玄奘大师等诸师共同供养、礼拜会场上安置好的释迦佛像。然后传令各国王及一千多名声誉颇高、学识渊博的高僧以及五百余名声望学识非同寻常的婆罗门及外道,并二百多名各国大臣依次进入辩论会场。其余僧俗大众场外就坐。玄奘大师被推为论主,坐在一张宝床上,称颂大乘,阐扬《制恶见论》要旨。

    依印度辩论场上的惯例,须由论主提出主题。玄奘法师将《制恶见论》的中心论点——真唯识量二十三个字提了出来。其论证式是:

    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

    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喻:犹如眼识。

    宗:就是立论,提出自己的论点;因:就是提出论据;喻:就是举例说明。在因明学中,这个论式要成立,需要满足非常多的条件。

    玄奘法师并邀请那烂陀寺明贤法师当众宣读,而且抄写了一份挂在会场的门外,任由一切人反驳。声明:如《制恶见论》有一字不妥,或被驳倒,或被更改,愿斩首相谢!

    玄奘大师一人高居论坛,一连十八天阔论雄谈。无一人能辩倒他,也没有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与会各派学者,均为大师风采所折服,不少人放弃先前信仰,皈依大乘。

    此次辩论大会,玄奘大师大获全胜,戒日王乃令侍臣装饰大象,礼请大师登上象背宝座,全城游行,接受庆贺。玄奘大师拒辞不受,戒日王云:“此乃印度风习,不宜违背。”大师乃骑上象背,在热烈庆祝的人群中,前后巡行。人们捧着玄奘大师的袈裟,四方高唱:“支那国法师立大乘义,破除了种种恶见。十八天全无论敌,每个人都该记住此事,并广为传颂。”曲女城巡行之后,戒日王组织数百条船与数千车乘,沿着河道护送玄奘大师返回那烂陀寺,盛况空前。

    曲女城法会,使玄奘大师得到了印度各宗各派的一致推崇。大乘佛子称颂他是“大乘天”,小乘佛子称颂他是“解脱天”。大师成为了印度僧俗各界共同瞻仰的佛门巨擘,声名远扬。

    相邻推荐:末世危城血与火的赞歌我有BOSS模板凋零夜话都市武道无敌圣斗士星耀漫威特种兵之神级技能女神拿下外挂文学入侵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